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教授黄修志跟大家聊一聊经典阅读。
宋代诗人陆游在《老学庵笔记》中提到,宋代初年推崇《文选》,以至于文人士子说:“《文选》烂,秀才半。”大家知道,这里的《文选》是南朝昭明太子组织文人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,地位很高,流传很广,堪称一本传诵千年的“优秀诗文选”。但到了清代,又出现了一本“优秀作文选”,虽诞生时间很短,但其文学影响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可以与《文选》并列。
这就厉害了!那么这本“优秀作文选”是什么书呢?它作为后起之秀是如何实现“逆袭”的呢?我们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到哪些经典阅读之道呢?
这本书就是《古文观止》。与《文选》编者的显赫地位不同,《古文观止》的编者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两位“草根”文人——吴楚材、吴调侯叔侄二人。起初,《古文观止》只是给私塾的孩子们学习古文用的教材,但很快就传到神州大地和周边域外,到现在已经风行三百多年了。
我们知道,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成功,不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,也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激荡的产物。因此,《古文观止》的成功,不仅与自身的突破创新和兼收并蓄有关,也是因为它很好地适应了某些传统和当时的风气、需求。
首先,《古文观止》以年代为经、作家为纬,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选注了222篇著名文章,以散文为主,兼收韵文、骈文,从首篇《郑伯克段于鄢》到末篇《五人墓碑记》,上至先秦,下迄明末,基本打通了古代文章的发展脉络。其次,它文史哲并容,不仅收录文学类文章,还特别注重收录史学类和经学类文章,如从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战国策》《史记》四本史书中就选了73篇文章,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。再次,它的文章评注也在兼采各家之长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,便于诵读,同时疏解上下文意,交代典故、背景和人物关系。这一套评注系统就像今天教科书中的助读系统,非常便于初学者。
自宋代开始,不少学者文人就为了科举考试而编印文章选本,如真德秀《文章正宗》、吕祖谦《古文关键》、谢枋得《文章轨范》等等,这些文章选本还要加上评点或评注,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要旨和写作方法。到了明清,评选文章成为时代风气,比如茅坤选辑的《唐宋八大家文钞》使“唐宋八大家”这个称呼首次出现,就连康熙皇帝也亲自选编《古文渊鉴》,后来桐城派姚鼐也编了《古文辞类纂》。因此,在明清复古风气、印刷文化、科举取士、选文传统的影响下,更精简、更清朗的《古文观止》取得成功便水到渠成。
我们应该看到,明清是中国文学、中国文化“经典化”的时代。什么叫“经典化”呢?“经典化”是指前代作品被后世认可、建构或制造成经典的过程,一些作品产生后需要后世的检验、过滤、评论、引用、复制、编选、转化后才能凝定为经典。以《古文观止》为代表的文章选本就充当了对前代文章进行“经典化”的媒介,哪些文章可以选入其中,体现或影响着当时人们对这些文章的认可程度,比如《古文观止》收录“唐宋八大家”文章共78篇,也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一。
从语文教材发展史来看,《古文观止》应该是编选经典文章的一个功臣,后来从民国时期的《国文百八课》到今天的中学语文教材,所选古文基本超不出《古文观止》的范围。张志公先生说起古人教孩子写文章,“至少要教他们读熟二百来篇古文,再少不够,过多也不必,因为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能力,员工就可以自己去广泛涉猎,不需要由老师一句一篇地来讲了”。由此观之,《古文观止》的体量恰到好处。
记得十八年前,我正上高一,第一次遇到《古文观止》就被迷住了,所以当时省吃俭用买了一本,它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,也影响了我后来的求学,从此踏上了文史研究之路。我们应当善于在阅读经典中,看到作者面临的时代问题和超越文本的更多信息,因为在我看来,《古文观止》不仅仅是一部以文章为线索的文学史,它寄托了许多更深广的东西,蕴藏了一个广袤的人文世界,历经千年而不灭。
第一,《古文观止》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。我们可以从司马迁的《报任安书》中看到坚定,在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中体会超脱,在李白的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中感受旷达,在欧阳修的《秋声赋》中听到悲伤,在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中触摸深情。可以说,《古文观止》聚集了中国人最精致而真实的心灵,千百年过去,我们仍可借助这些文章与那些伟大的心灵重逢和对话。
第二,《古文观止》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。《介之推不言禄》《鲁仲连义不帝秦》《伯夷列传》《屈原列传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陋室铭》《严先生祠堂记》让我们明白纵然行到水穷处,但世间自有风骨在,浩然之气照千古。《王孙满对楚子》《晏子不死君难》《前出师表》《陈情表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《五人墓碑记》让我们敬佩那些在生死之际的“逆行者”,他们的抉择仍令今人动容或汗颜。
第三,《古文观止》是一部中国人的思想史。《孔子世家赞》表达了汉代对孔子的尊崇,韩愈《原道》提出儒学“道统”观念,《岳阳楼记》凸显了宋代士大夫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理想,王阳明《瘗旅文》见证了“龙场悟道”的艰辛。“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”,几乎每篇文章背后都有着波澜壮阔的思想背景,我们若知人论世,便会理解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对个人生命轨迹、国家政治进程和时代审美文化的影响。
第四,《古文观止》是一部中国人的智慧史。《左传》里的唇枪舌战,《国语》《战国策》里的奇谋妙计,李斯、贾谊、晁错、魏征的劝谏上疏,都体现出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仍是一个人的眼光、见识、格局。古人说“士当以器识为先”,在我看来,欧阳修和三苏父子写的史论文比抒情文更精彩,见微知著,纵横千古论得失,一针见血辨忠奸。
通过《古文观止》,我们可以看到,所谓经典文章,不是那些华丽优美的辞藻,而是那些令人心向往之、历久弥新的信念。“古之学者为己”,我们阅读经典,需要居敬持志、虚心涵泳、切己体察,是为了启蒙自我、滋润心灵、安顿内心、照亮灵魂、抚慰生命、坚定信念。
同学们,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。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,我期待与大家在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相逢,陪伴你们一起阅读经典,绽放青春的光芒,踏上思想的远方。